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风险提示
感冒后觉得累 当心病毒偷袭心脏

  8岁的婷婷得了感冒,症状看似缓解1周后,她突然告诉妈妈“胸口像有小兔子乱跳”,随即脸色苍白,晕倒在地。紧急送医后,婷婷被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心脏功能出现急剧衰竭,最终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日夜不停地维持整整10天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随后还将面对漫长的康复之路。

  在儿科急诊中,类似的险情时有发生。多数家长认为感冒是无需过分担忧的“小病”,自行服药或观察即可,却不知病毒在引发流涕、咳嗽、发烧等症状的同时,正悄悄向孩子的心脏伸出魔爪。

感冒背后的心脏危机

  病毒学监测显示,秋冬流行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等,不仅攻击呼吸道,还对心肌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毒不仅会直接破坏心肌细胞,还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即“炎症风暴”,导致心肌出现大面积炎症水肿、坏死,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

  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尤其是儿童,疾病前期仅有发热、咳嗽、流涕等轻微呼吸道症状,极易被家长当作普通感冒忽视,从而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完善中,功能不够健全。当气温骤变、各类病毒活跃的换季时节来临,这道稚嫩的防线极易被突破,因而病毒性心肌炎更容易找上孩子。

留意心脏的预警信号

  孩子感冒期间或感冒好转后(尤其是2~3周内),家长务必高度警惕,出现以下任何症状,都可能是心肌炎的预警信号。

  ·异常疲劳、精神萎靡:孩子无精打采,走几步路就喊累,对于平时喜欢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心率过快:安静状态下(如刚睡醒或静坐时)测量孩子心率快于120次/分(需结合年龄,婴儿可能更快),或孩子自述“心慌”“心扑通扑通跳得很快/很乱”。

  ·胸痛胸闷: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会描述胸前区有“压大石头”的沉重感、被挤压感,或者有刺痛、闷痛感,呼吸不畅。

  ·面色、口唇改变:孩子嘴唇、甲床出现发绀,脸色灰白、苍白或呈现不正常的青灰色,不红润。

  ·尿量显著减少:孩子一整天尿量很少,甚至长时间无尿,这提示可能发生了心力衰竭,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感冒后2~3周是心肌炎发病的高峰期,即使之前的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孩子看似康复了,仍须高度警惕迟发性的心脏损伤。若孩子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甚至晕厥,必须立即就医。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时间就是生命,延迟救治会让死亡率明显增加。

ECMO为生命“搭桥”

  当暴发性心肌炎导致心力衰竭,无法维持身体基本循环时,ECMO可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ECMO如同在患者体外安装了心脏和肺脏,通过插管将血液引出体外,在机器中进行氧合并清除二氧化碳,再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回体内,可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为濒临崩溃的心肌争取宝贵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相关研究显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若能及时接受ECMO治疗,存活率可提升至90%左右。若仅依赖传统药物治疗和呼吸机支持,患者的死亡率为50%~75%。

  然而,维系生命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沉重的代价。几乎所有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会发生至少一种并发症,如感染(肺部、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溶血(红细胞破坏)等。所幸随着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已逐年下降。

  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路中凝结,需进行全身抗凝治疗(通常使用肝素),这会显著增加全身各部位(尤其是颅内)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严重时可致命,所以需要实施精准化抗凝。

  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由于疾病本身及ECMO支持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需要同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脑等其他器官也可能受损。因此,保护各个器官是重中之重,需要持续监测及检查。

  关于ECMO辅助的最佳时间尚存在医学争议。多数专家认为,心肌炎患者需要维持10~12天,目的是让心肌有足够时间恢复收缩力,度过炎性水肿期。儿童心肌炎患者的心脏恢复潜力相对较好,多数患儿能在2周内成功撤机。然而,撤机成功只是心肌炎治疗成功的第一步,后续仍需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不能掉以轻心。

三重防线守护心脏健康

  预防胜于治疗,守护孩子的心脏健康,构筑防线至关重要。

  第一道防线:科学防感冒。家长要根据活动量和温度变化为孩子随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和过热。每年秋季及时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约65%的流感病毒感染风险。家中居室、孩子所在的教室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第二道防线:感冒期心脏监护。孩子感冒后(即使症状轻微)应至少2周避免任何剧烈运动,充分休息让身体恢复。感冒期间至病愈后2~3周,家长可每日在孩子安静时(如晨起未活动前)测量并记录其静息心率,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疲劳程度,一旦观察到前述危险信号,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心内科或儿科就诊。

  第三道防线:增强免疫力。孩子应每日均衡饮食,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确保充足的睡眠,以提高免疫力。此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适当减轻课业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会显著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据《健康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