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云访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几位代表提了“金点子”
时间:2022-03-05 14:50:34   来源:封面新闻   浏览量: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杨澜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2021年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从 “顶层设计”角度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定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多位人大代表分别从科研平台、科技人才和科创环境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云访谈嘉宾:

尧德中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

陈琳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识别事业部副总经理

李飚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

科研平台怎么建?

尧德中:

三方联合打造科研舞台

促进成渝科技的高水平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分享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如何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的构想:国家布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中包括“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实质是希望促进两地更好的科技融合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高水平、高层次发展。尧德中说,从我所在的科技界来讲,成都和重庆的科技人员是有积极性的,比如我们去年成立成渝脑智联盟,两地脑科学相关的学会都积极参加了,都希望联盟的成立,能够对成渝脑科学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为此,特别希望政府能来搭建支持联盟科研合作的舞台。

尧德中

首先,科研是“高消费”,是需要资金的。尧德中建议,可以考虑由三方(中央+川渝)共同出资,打造联合科研平台,国家可以由国家自然基金委或科技部出一部分钱,四川和重庆各出一部分钱,三方共建科技项目平台,然后发布与两地密切相关的项目指南,鼓励成渝两地的科学家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也可以成渝两地+全国甚至国外优势单位联合研究,从而调动本地和国内外优势资源共同解决成渝地区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难题,同时培育壮大本地科研队伍,厚植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既有经费,又有任务和目标,还能促进科学家成长,一举多得,可望以很少的投入,把成渝地区整个科技板块撬动起来,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 尧德中说。

成渝两地科研又将怎样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呢?成渝本就是兄弟,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当今科技领域空间极大,加上成渝原本就是一家,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性,以脑科学为例,整体上来讲,重庆在宏观的心理认知行为方面较有优势,成都在神经信息方面较为突出,在基础神经科学方面,两边的优势点也有不同,如果把这些都很好的发展起来,整合起来,就可以在成渝大格局上,形成完整的脑科学链条,甚至达到媲美国内其他优势地域的状况,奠定成渝整体在全国的前列地位。

科技人才如何留?

陈琳: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创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识别事业部副总经理陈琳,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吸、留、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琳

陈琳表示,科技创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基石,而从人才流动趋势上看,一二线城市人才集聚,三四线城市人才流出,成渝地区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成都、重庆之外的其他三、四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尤为不足,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或国家重点基础建设等相关企业,其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年下降,将影响和制约这些城市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均衡发展。“对这一类城市而言,引才只是第一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聚才、留才。”陈琳说,

陈琳认为,首先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机制、育人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促进加快支撑创新发展的各领域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为高校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各领域优秀人才;出台或完善相关则政策,进一步鼓励重点领域或行业的科技型企业向高校开放实习实践岗位,既让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又为高校人才提供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和文化的机会;为重点领域或行业的企业在学校树立品牌,吸引优秀人才到该类企业就业,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琳还建议,要进一步支持各级地方政府为西部科学城、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创新高地创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和办企业。包括解决引入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的后顾之忧;探索实行引才、留才“一企一策”新模式。

科创环境怎么改善?

李飚:

新生企业发展需市场支持

形成示范效应良性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表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四川这几年在科技创新环境上有非常大的改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还有科技类创新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这两年我们四川在科创板上市的股票越来越多,正体现科技创新环境正在改善。”李飙说。

李飚

李飙同时认为,科技创新系统性改善还需要一定过程,四川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此次全国两会,他就带来了支持科技企业国产化替代的建议。他认为,现在四川很多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却缺少市场以及政府采购的关注。“科技企业最终的科技成果还是需要通过市场转换后,企业和研发机构才能获得养分,不只是前期研发资金和设备的帮助,科技产业最后要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自身的市场的支持。” 李飙说。

李飙表示,特别是在重大装备上,很多企业还习惯按原来的渠道在国外采购,这样不利于国内新生科技企业的发展,而市场支持就是要让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用到国家生产建设中去,同时不断促进技术的提升。“特别是我们的国企央企,他们的采购要符合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应该支持我们国产化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在自主创新上,走得更好。”李飙说。

李飙表示,只有前面吃螃蟹的企业,他们的创新成果在市场上取得好的响应,有了示范效应,后面的企业才会跟上,也才会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国产替代的创新才能发展起来。“我们新生企业创新的国产替代,他们还比较幼小,需要支持,你不能把婴儿和成年人放在一条赛道去赛跑,我相信这样是不公平的。” 李飙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