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名医人物
张学文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时间:2022-02-12 16:48:5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量: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近70年,对瘀血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1998年出版了《瘀血证治》。张学文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瘀血证,善用药对治疗因瘀血导致的各种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现将张学文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理气祛瘀药对:香附配川芎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无寒热之偏,为血中气药,主行血中之气,为治气滞证的主药;川芎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为气中血药,主行气中之血,能入气而偏治于血。血随气而行,气顺则血畅,气逆则血滞。二者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温经化瘀药对:桂枝配川芎桂枝辛温浮散,透达于肌腠之间,散风寒、逐表邪,发汗且温经助阳;川芎辛散温通,气香走窜,能上行巅顶,下行血海,旁达四末,外彻皮肤,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血中气滞,并能疏散风邪。张学文认为,此二者配伍属相须配对,共奏疏风寒、通经络、开痹涩、行气活血之功。

  清热化瘀药对:牡丹皮配丹参牡丹皮辛苦而寒,功善活血凉血,气清芳香,既能入血清热化滞,又善清透阴分伏火;丹参味苦微寒,既能通行血中之滞,又能凉散血中之热,并能清心营安心神,祛瘀而生新。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凉血活血、祛瘀生新、清透邪热之功。张学文用此药对主要治疗血热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及热痹等病证。

  祛风化瘀药对:威灵仙配川牛膝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通行十二经,可导可宣,因其性偏温,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川牛膝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利关节。二药合用,相得益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作用加强。

  化痰活血药对:半夏配丹参半夏性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丹参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二药配伍,既可祛湿化痰,又可活血化瘀。痰化则瘀消,瘀去则痰散。

  渗湿活血药对:茯苓配赤芍茯苓味甘而淡,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之要药;赤芍味苦微寒,功善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茯苓利水,赤芍活血,二药合用,水血并调,共奏活血健脾、利水消肿之功。张学文认为血水同源,血瘀往往导致停水,水湿停滞亦能引起血瘀。

  攻下化瘀药对:大黄配桃仁大黄苦寒,性刚燥,既善于泄热毒、破积滞,治实热便秘,也能入血分,活血通经,破一切瘀血,治疗血热互结之蓄血;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润,为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又可润燥润肠。二药配对,刚柔相宜,大黄得桃仁,专入血分,共奏破血积、下瘀血之功,桃仁得大黄,破积滑肠之力增强,对瘀热停积不行兼见大便秘闭不通者,用后以通肠腑,使瘀热与大便并下。

  养阴化瘀药对:鳖甲配丹参鳖甲滋阴养血,散结软坚;丹参活血祛瘀。二药合用,祛瘀不伤正,养阴不导滞,相得益彰,共奏养阴活血、化瘀消痞之功。

  补气化瘀药对:黄芪配川芎黄芪味甘微温,补气升阳,为补气要品;川芎味辛性温,功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者配对,相辅相成,益气与活血并用,气旺血行,血行气旺,共奏益气行血、祛风止痛之功。张学文用此药对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等病证。

  祛瘀止血药对:丹参配三七丹参性苦微寒,既活血祛瘀,又凉血消肿,有化瘀而不伤气血的特点;三七味甘微苦,活血化瘀,止血定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二药配对,相辅相成,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力备增。

  开窍活血药对:麝香配丹参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丹参味苦微寒,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可用于各种瘀血病证。二者属引经配对,麝香具有的强烈开窍作用可引丹参的活血作用直达脑窍,以增强丹参对脑部的活血祛瘀作用。

  温阳化瘀药对:附子配川芎附子辛甘而热,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性温味辛,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血瘀气滞的各种痛证。二药合用,对阳虚里寒、血行不畅之证最为相宜。

典型医案

  患者某,男,45岁,2015年5月23日初诊。诉右下肢瘫痪、失语2年。患者2年前因外伤出现右下肢瘫痪、失语症状,不能行走。刻下症:神志清,精神差,右下肢瘫痪,语言不利,烦躁易怒,口苦,腰痛,纳食可,夜休时梦多,二便基本正常。血压:135/100mmHg。舌黯红,苔微黄水滑,脉沉细弦。

  诊断:(颅脑水瘀型)中风(西医称为脑积水)。

  治则:醒脑通窍,活血利水。

  方药选张学文自拟方脑窍通汤加减:麝香(冲服)0.1g,丹参15g,桃仁10g,川芎10g,白茅根15g,赤芍15g,石菖蒲10g,三七粉(冲服)3g,红花6g,天麻12g,钩藤(后下)12g,黄芩10g,草决明30g,生杜仲12g,桑寄生15g,郁金12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夜交藤30g。1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忌辛辣刺激食物,慎起居,如有不适随时就医。

  6月9日二诊:上方服15剂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口苦、腰痛明显减轻,语音较前稍明晰,血压120/90mmHg,舌脉辨证同前。上方去桃仁、黄芩,加全蝎6g,僵蚕10g。15剂,用法、注意事项同前。

  6月25日三诊:上方服15剂后,口苦消失,腰痛症状缓解,语言尚流利,个别发音不清,能回答问题,诉易怒,血压120/90mmHg,舌淡苔白,脉沉略数。上方去白茅根,加菊花12g,川牛膝30g。20剂,用法、注意事项同前。

  后加减治疗4月余,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外伤致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脑窍,“血不行则为水”,导致津停为水,水瘀互结,闭塞脑窍,神明失主,肢体失用、清窍失司,故见偏瘫、失语,患者年过四旬、阴气自半,肝肾阴虚,则肝阳偏亢,故见性格急躁。舌黯为瘀血之象,苔黄水滑为痰湿化热之象,脉沉细弦为肝郁、饮停之象。方以脑窍通汤加减。麝香配丹参药对,开窍活血;桃仁、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消散瘀血;白茅根清热止血利水养阴;石菖蒲芳香开窍醒神;三七化瘀又可止血,防止出血;红花活血通络、开窍醒神;天麻、钩藤平肝阳;黄芩、草决明清肝热;生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郁金疏理肝气;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开窍;夜交藤通络安神。全方共奏醒脑通窍、活血利水之效。

  二诊已属中风恢复期,久病入络,加虫类药全蝎、僵蚕增强通络作用。去桃仁减轻活血作用。口苦减轻,去黄芩减轻清热之力。三诊脑积水症状已不明显,去利水之白茅根。患者易怒,舒张压较高,说明肝热症状明显,加菊花清肝热,加川牛膝引水引热下行。

  张学文认为“久病顽疾,多有瘀血阻滞之势”。由于久病,正气日衰,气衰无力推动血行,血液最易成瘀,瘀成水湿亦停,是以酿成瘀、痰、湿交混而生,久之酿成顽病痼疾。张学文认为,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患者,应从瘀、从痰或从毒入手。大凡在疑难病中见到久痛或痛点不移,舌上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曲张或怒张、瘀紫、瘀点,脉涩等症者,或久病顽疾而病情变化不大者,均可视为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应辨明瘀血证型,采用活血化瘀法,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肝热血瘀、肾虚血瘀等辨证遣方用药,方可取效。(严亚锋 张琪 周海哲 白海侠 陕西中医药大学 齐婧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