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全国政协委员杨杰孚:加强乡村公共卫生及医疗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时间:2022-03-13 14:32:50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量:


  中国经营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疫情之下,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备受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

  “我国乡村居民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在面对流行性疾病时会出现轻视或恐慌情绪,使得流行性疾病的控制难度增加,此前河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就凸显了乡村防疫工作环节的薄弱。”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杨杰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加强我国乡村公共卫生及医疗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杨杰孚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及医疗的投入力度。他表示,当前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较小,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而公共卫生建设应当完全由政府及社会负担。

  此外,他还建议加强城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支持,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流向农村,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多地疫情显示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能力还需提升。2021年2月,河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江建明曾表示,这次河北疫情暴露出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2020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中强调,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也提出,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导致乡村人口“空心化”,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就医问题成为乡村医疗面对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很多在乡村居住的老年人不习惯到医院看病,拖到疾病终末期就诊时又受限于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使得疾病难以得到及时妥善的诊疗。

  在杨杰孚看来,目前我国乡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服务人员不足。乡村医务人员缺乏,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更少,很多乡镇没有设置公共卫生人员。

  由于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专业基础薄弱、无固定编制,致使人才匮乏、人员不稳,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水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下,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不足会严重阻碍各地乡村对全国卫生防疫举措的规范落实。”杨杰孚说。

  其次,建设不平衡。杨杰孚表示,与城市的卫生环境管理日趋严格相比,乡村生态环境卫生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成为制约乡村卫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乡村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各异,不少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老旧街道没有排污管道、未设置垃圾处理厂,造成部分乡村地区的水土资源污染,传染病及各种慢病容易流行。

  再次,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未有明显改观。杨杰孚认为,“看病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交通不便。居住在大山里的农民,看一次病要步行几十里的山路,时间、精力、财力上都需要付出很多。二是难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到大医院就医,排队等候不可避免。而“看病贵”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沉重。

  最后,基层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杨杰孚表示,远程医疗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很多地区基层信息化基础建设属于滞后状态,未建立完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制定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小,服务项目少,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未有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公共卫生建设应完全由政府及社会负担
 

  公共卫生是社会问题,但其实质是公共政策,也因此,政府在其中应当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络,筑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有效防控疫情以及“十四五”期间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杨杰孚建议,要多措并举提高我国乡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一,从国家政策层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及医疗的投入力度。据了解,农村的医疗卫生费用是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农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

  杨杰孚认为,当前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较小,需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而公共卫生建设应当完全由政府及社会负担。

  第二,加强城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支持。城市二级及以上的医院应当将支援农村项目作为医院及医务工作者工作考评的指标,加强城市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对农村的对口支援力度。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应当有一定时间年限的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将下乡对口支援作为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第三,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流向农村。杨杰孚建议,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适当放宽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应落实完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激励人才扎根一线建功立业。

  第四,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全科医生及公共卫生人才建设队。国家或各省市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短期培训班或缩短学制(如2~3年)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院校,定向为乡村培养公共卫生及医疗人才。”杨杰孚表示。

  他同时认为,应鼓励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全科乡村医生,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卫生健康工作队伍,改善乡村卫生服务和治理水平。按比例分配到各地,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乡镇卫生院应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第五,加强乡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分级诊疗。

  杨杰孚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基层设施与城市差距大,因此,国家及地方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及建设。

  “因为互联网远程医疗队提高乡村医疗水平及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通过乡村卫生信息平台与相关上级医疗机构达成远程医疗协作,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资源互补、协同与高效运行。”杨杰孚说。

  按照常见慢性病的双向诊疗标准,根据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由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与其对口支援的上级医疗机构制定双向转诊流程,以确保危重症患者的及时、高效诊疗,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