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坚守河洛饮食根脉 光大古都餐饮精粹
时间:2022-11-10 13:43:50   来源:农村医药报   浏览量:


       中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光耀古今。老洛阳有句谚语: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老雒阳浆面条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道的原汁原味,采用独家酿制的醇厚老浆和各种配菜,口感酸香,诱人食欲,中华名宴洛阳水席更是洛阳人喜爱的味道,这些美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
     
       
坚守河洛饮食根脉    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王天喜是地道的洛阳人,为人好客豪爽,深受老洛阳传统文化的熏陶,喜爱老物件的收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浆面条项目省级传承人。他开创的老雒阳食府、老雒阳水席、老雒阳面馆是本地人气颇高的美食品牌被评定为中华餐饮名店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河南老字号企业、中国十大小吃品牌企业、河南省百强餐饮企业。

 

 
       中华饮食文化光辉灿烂,离不开后人的传承和发展,为了纪念烹饪始祖伊尹做出的杰出贡献,展现中华烹饪的独特魅力,洛阳市已连续十多年举办祭拜伊尹活动。同期举办的“伊尹杯”老雒阳浆面条民间高手大赛和洛阳浆面条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及“共品爱心浆面条,传承千年洛阳味”公益献爱心等活动。将河洛饮食文化与烟火气并重的百姓生活进行紧密结合,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忆往昔,王天喜从事餐饮行业也经历了一番曲折的探索。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高度活跃,餐饮业也全面复苏。川菜、粤菜、淮扬菜、湖北菜、湖南菜等纷纷进军洛阳。王天喜从事餐饮业最早做的是皇苑酒家,经营川菜和豫菜,生意非常火,成为当时民营饭店里的翘楚。他后来又北上求索,引进了“全聚德烤鸭”和“东来顺涮羊肉”,生意红火几年后,都归于平淡。
       王天喜经过潜心思考和与餐饮界资深人士探讨,分析出:外来餐饮红火一阵子终究会落寞,是因为外来菜品没有根基,生命周期很短。中国的餐饮老字号、百年老店和餐饮非遗企业,都是做当地的饮食特色。他感悟道:“地方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永远不会被淘汰。作为一个做餐饮人,一定要做地道的当地菜,传承和发展洛阳传统饮食文化。”
       王天喜通过研究中原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找到了全新的方向,坚守老洛阳饮食文化的根脉,挖掘和恢复老雒阳水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浆面条项目省级传承人开起了老雒阳面馆、老雒阳食府、老雒阳水席,经营地道的洛阳菜,生意风生水起,非常红火,在河南省有60多家直营店,洛阳市区有20余家,覆盖周边的每个县,并开发了郑州、南阳、焦作、平顶山、三门峡、济源等城市。
       河南是人口大省,洛阳市人口达700多万,很多人在外工作打拼,非常想吃到正宗的洛阳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的洛阳商会和洛阳籍企业家纷纷邀请王天喜去考察在当地开店。让老雒阳面馆、老雒阳水席、地道的洛阳味道走出河南、走向世界,以餐饮文化为载体打造洛阳饮食文化的新名片成为王天喜未来可期的新梦想。

       
传承千年洛阳水席    广大古都餐饮精粹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游龙门、赏牡丹、品水席”被称为古都洛阳“三绝”。洛阳美食众多,当地民众尤喜食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是河洛餐饮精粹,犹如牡丹一般引领美食群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至膳至味的核心。洛阳水席因承载河洛文化的基因而名传天下,是中华名宴中唯独以“水”命名的筵席,也是以素托荤的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武则天执政年间,距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是迄今保留下来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套宴席。
       水席全宴共设有24道菜肴,包括八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水席的取料很宽泛,选用鱼、肉、禽、蛋、红薯、萝卜、白菜、山药等优质食材。全套筵席,冷热、荤素、烘烂、焦软、酸辣、甜鲜等兼而有之,丰俭由人。水席讲究以汤水调味,追求五味适中,筵席形式独特,吃一道,撤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故称做“流水席”。传统洛阳水席的第一道菜是“假燕菜”,也叫“洛阳燕菜”。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洛阳,当地名厨用蛋黄蒸糕精心制作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赢得宾主双方阵阵掌声与赞赏,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道:“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出牡丹花”。从此,洛阳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成为誉享天下的一套名宴,从洛阳走向了世界。
       地道的洛阳菜、味正的洛阳水席,烟火气十足的老雒阳浆面条和琳琅满目的各类小吃,构成“老雒阳”独有的运营内涵和品牌文化。而最具代表性的名小吃“老雒阳浆面条”可以说是药食同源的中华饮食营养理念的代表。

 

 
       民谚云:“浆面条热三遍,拿碗肉片都不换”,充分体现了浆面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浆面条的核心元素是发酵而成的酸浆,上等的酸浆汤色乳白,稀稠均匀,酸度适中,口感幽香。做浆有五要素,分别为:一捡、二泡、三洗、四磨、五勾兑(兑老浆发酵至酸)。制作浆面条一般选用手擀的柳叶面,辅料配以白菜丝、胡萝卜丝、韭菜、芹菜叶、芹菜丁、大绿豆,制作时关键在于“打浆沫”,在浆水即将起沫时,倒入食用油,顺时针方向进行搅拌,使油与浆水充分地融合,浆水似开非开时下入面条,稍煮一会下入辅菜,做好装碗后表面再放上腌好的芹菜丁和煮熟的大绿豆,那可真是浆酸诱人、面香抓口、老少皆宜、回味无穷。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与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人体的物质,经常食用对于调节肠胃、防治多种慢性病况大有裨益,很符合当代人注重健康和食疗养生之需要,而且简单易做。

       
千淘万漉收藏精品  彰显餐饮历史文化
       为了让人们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王天喜先生创办了反映饮食习俗的主题博物馆——老雒阳饮食博物馆。让前来的宾客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一览来自河洛民间的饮食器皿,充分感受老祖宗留下的风俗习惯。

 

 
       老雒阳饮食博物馆于2013年11月2日正式开馆,向对饮食文化感兴趣的市民和游客敞开大门,免费参观。作为洛阳市41家经河南省文物局正式批准设立的专业性博物馆之一,其中有不少藏品是我们平时难得一见的古老盛饭容器。博物馆共收藏了与饮食文化有关的藏品623件(套),日常展出藏品317件(套),其中国家三级文物11件(套)。这些藏品都是王天喜从民间收集的,通过长期的积累与收藏,经过多方淘漉、重点采撷、分门别类遴选出来的。藏品年代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场馆面积之大、历史跨度之长、馆藏展品之多,位居河南省同类博物馆之首。

 

 
       王天喜现任中国烹饪协会小吃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小吃委员会主席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洛阳市河洛餐饮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兼洛菜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洛阳伊尹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老雒阳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浆面条项目省级传承人。
       王天喜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者和坚守着,他初心笃定,锐意进取,一直不断在守正出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努力。正因为洛阳有无数像王天喜这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才彰显了十三朝古都文化的厚重底蕴和与众不同,使得中华饮食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范 飞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