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之路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张家港样本观察
时间:2021-11-09 13:38:28   来源:网络   浏览量:

  “最江苏”导读

  张家港以打造数字乡村标杆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数字一体化建设,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立足创新应用,数字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为全省、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板。请关注本期《江苏要情动态》要目文章。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张家港样本观察

中经社分析师 王梦菲 朱成林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结合点,代表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2020年10月,张家港被列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117个,江苏4个。近年,张家港以打造数字乡村标杆为目标,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城乡数字一体化建设,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立足创新应用,数字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为全省、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板。

率先试点

全力探索打造数字乡村标杆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类场景,我国乡村快速步入数字时代。2019年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试点内容主要为数字乡村整体规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新业态、数字治理新模式、“三农”信息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等七个方面。

  同年10月,全国117个县(市、区)入选首批试点地区,江苏仅4个,张家港是其中之一。张家港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调研发现,张家港数字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广泛,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管理运营和创新应用阶段,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打造数字乡村标杆具有先行优势。

一是城乡通信网络已全面接入,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早在2011年,张家港就开始统筹推进城乡通信网络建设,目前该市城乡固定宽带接入速率超50M用户数达到55.34万户,占比达98.03%;移动网络发展迅速,4G网络实现各个行政村全面覆盖,5G网络覆盖率达65.8%。

二是数字技术在农村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广泛应用。

  近年,张家港借助大数据技术,建设网格化联动信息指挥平台,形成市、镇、村、网格四级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培育本地农业物联网开发企业3家,各类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40多家,规模设施应用物联网占比达到26%。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基本建立,为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020年12月,张家港成立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形成市政府高位统筹、市委网信办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目前,该市编制完成《张家港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方案》,正加快编制县级数字乡村发展规划。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陈雪嵘介绍,今年5月,苏州市出台地市级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要求,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乡村苏州模式,并明确支持张家港打造智慧农村先行区。

  “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是‘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的要求,是‘数字苏州+城乡融合’的要求,是‘智慧张家港+乡村治理’的要求,我们要以试点为契机,加快释放数字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为全省、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张家港方案。”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

统筹规划

推动城乡数字一体化建设

  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的一体两翼。近年,张家港从全域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资源配置,把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努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数字一体化发展。

——五横五纵,推动数字基建一体化

  2011年,张家港启动了第一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夯实通信网络基础设施。2016年,国家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更加侧重以人为本,关注群众的切身感受。

  2018年,张家港以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县域标杆”为目标,开启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搭建了“五横四纵”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即基础网络层、云计算中心层、城市数字平台层、运行管理层、城市智慧应用层五大方面和标准体系、运营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四大体系。

  与此同时,张家港稳步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技术在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上的应用。

  南丰镇永联村从“智慧永联”到“数字永联”,是张家港城乡数字一体化建设的缩影。早在2012年,永联村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从最早借助宽带入户和机顶盒设备实现村(社区)事务公开、水电费查询缴费、社区党建动态等初级功能,到2020年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永联一点通APP、3D人防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形成智慧政务、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五大智慧板块。如今,永联村依托移动双千兆、5G专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数字化升级改造工程,探索应用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支付等应用场景,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等。近几年,我们重点建设5G网络,逐步打造乡村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生活,让老百姓跟上时代步伐,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2021年,永联村加快推进“数字永联、智慧乡村”建设,目前永联村成为全国首个千兆5G和千兆宽带专网全覆盖的“双千兆”数字新农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治理数字化升级改造,开发各类数字化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级联动,实现数字治理一体化

  在张家港143.2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比例超过40%,尤其是在镇村,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治理压力不小。

  张家港通过建设网格化联动信息指挥平台,启动“联动张家港”客户端,实现市联动中心、镇分中心、村(社区)工作站三级平台及网格移动端一网融合、一体运行,形成市、镇、村、网格四级架构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

  该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视频监控全时段自动巡检、自动抓取城市管理违规行为、自动生成案卷,初步形成了大受理、大分析、大联动、大智慧、大服务、大考核的社会治理制度化体系。

  “新闸村发现农作物垃圾,请及时关注。”张家港市大新镇专职网格员严斌在巡查时发现某农户家门前的道路旁,随意堆放着农作物垃圾,立即手机拍照、登记信息,并登录“联动张家港”客户端将信息上传。几秒钟后,在张家港市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就播放了相关事件信息。网格坐席员通过研判,将该信息分派到大新镇新闸村。村里立即安排人员前往处理。

  近年来,张家港农村社会治理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近50%的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互促共融、相辅相成,正在成为张家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配套进村(社区),加快数字服务一体化

  既有乡村田园的自然人文风貌,又能享受到现代化配套服务带来的便利,应该是多数人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憧憬。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让这一美好憧憬成为可能。

  “点点手机就有人上门帮洗衣服、买菜做饭、推拿按摩,真是太方便了!”锦丰镇郁桥村73岁的张老伯说。

  早在2013年,张家港民政局就开设亲情虚拟养老院(12349热线),2018年又开发“亲情虚拟养老院”微信小程序,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人文关怀、康复理疗等四大类90多项服务。为提升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 “亲情虚拟养老院”实施人脸识别,服务人员“刷脸”记录服务对象信息、服务内容、时长、金额、位置等数据,避免漏单、假单、服务市场不足等现象。

  2019年,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少、问诊和分诊能力弱、医疗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张家港卫健委借助医疗健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了基于“云平台”的基层医疗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获评“中国智慧健康医疗创新成果奖”。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全市210多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覆盖,每天有两万多次的访问量。

  “系统上线前,医生查阅指南及药品说明书很麻烦。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集成了权威机构发布的基层临床指南、基层常用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输入诊断关键词就可以进行智能查询,非常方便,是基层医疗人员的得力助手。”塘桥镇金村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黄志英说。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张家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互通互融网络体系。

  据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钱晓东介绍,借助智慧云平台,张家港进一步联通全市1个市级中心、7个分中心、9个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5个村(社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阵地,整合文明城市创建天气图平台、全民健心云平台友爱港城志愿服务平台等资源,打通“四屏(电脑、手机、电视、触摸屏)一播(广播)”等各类终端,密切对接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让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让文明实践更具价值导向、文化内涵和情感温度。

  “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门户即服务,不必区分市民或村民等身份概念,应该作为一个对象群体来统一提供公共服务。而且少即是多,互联网的门户越少,能享受到的服务越多,越汇聚。”张家港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顾雪峰说。

  从这一思路出发,2020年张家港推出了移动综合服务总门户“今日张家港”APP,目标是整合所有的政务服务、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城市增值服务等。

  “比如以前村民要办个老年证,要跑到村里甚至镇里,现在在家打开‘今日张家港’注册一个个人账号,就可以在家申请,对于老人、伤残等特殊群体,还可提供上门送件服务。”张家港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万仁松说。

创新应用

数字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家港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经济领域广泛应用,通过数字赋能,助力农村经济提质、农民致富。数据显示,该市农业规模设施物联网应用占比已达26%;“十三五”期间农村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速20%以上,2020年交易额达12.98亿元;同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5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1.89,低于全国的2.56和全省的2.19。

——四网融合,把农村集体“三资”管好

  农村集体“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源,量大、面广、分散,往往存在不规范、不透明、不到位等问题,容易衍生基层腐败,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张家港先后上线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财务记账系统、农村集体资金支付系统、农村产权交易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效果要打个折扣。”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沈晓波说。

  2020年5月,张家港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财务记账系统、农村集体资金支付系统、农村产权交易系统等四网融合,建成张家港市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该平台紧扣市、镇、村三级管理需要,设置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应收款管理、产权交易管理和预警中心管理等七大功能模块,各模块内在关联且互相牵制,数据实时更新、预警实时提醒、人员实时核查,建立起全过程、立体化的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体系。

  目前,张家港全市17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已产生117458张财务凭证、登记资产卡片30428张、关联租赁合同10594份。

  数据汇集催动了基层部门改革。2020年10月,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在全国率先筹建镇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并于2021年1月正式运行。该中心入驻区镇合作发展科、纪工委监督点、代理记账中心、产权交易科等四个部门,由“多中心”变为“一中心”,发挥实时监测、交易服务、集中办公、业务培训、信访接待等五大职能,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借助智慧监管平台,我们能够精准筛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应收账款逾期、资金支出异常、合同超期等问题,提前介入、提前预警、提前解决,可有效防范和遏制基层腐败现象,更好地保障农村集体和农民切身利益。”张家港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建军说。

  2020年,该镇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应进必进”、资产出租“先交后用”、村级工程“应招必招”均实现全覆盖;全镇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83.58亿元,同比增长16.2%。

——地头物联+卫星遥感,做大田24小时“守望者”

  近年来,张家港开展大田气候环境自动监测,推广精量施肥、灌溉及病虫测报等系统,全市建成粮食基地物联网基地4个。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现有耕地3.6万亩,其中优质稻麦基地2.5万亩,精品园艺0.9万亩,特色水产0.2万亩。

  2020年底,常阴沙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成运行。该平台集成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探索形成1+1+N模式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即1批物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装备、1个农业数据中心、N个智慧农业场景化应用。依托分布在田间地头的物联网设备,该平台可24小时实时监测大田的水质、气象、墒情(土壤湿度)、虫情等多项数据,并通过通信网络传回农业数据中心进行分析研判。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希介绍,今年1月5日,张家港遭遇强冷空气,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借助物联网监测数据配合北斗卫星遥感,园区工作人员迅速研判各地块受影响程度,准确定位受影响严重地块,指导农户及时采取防寒防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

  常阴沙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还开发了农户手机客户端。“以前种地要算日子、看天气,现在播种、打药、施肥、防病虫害这些都是手机提醒我,还是数字化厉害!”承包了1000多亩地的专业生产大户司国锋说。

  目前,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94%,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88%,先后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机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等。

——智慧种植工厂,让果蔬从“水”里长出来

  像生产工业品一样生产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种养效益,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一家智慧种植工厂,不同于常见的种植大棚,里面没有土壤,各类蔬菜瓜果像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一样铺设在一排排管道上。

  这家智慧种植工厂由大农(苏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我们种植的果蔬完全靠‘喝’管道中循环流动的水和营养液长大,营养液精准控制,循环利用,节水的同时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无重金属残留。”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景江说。

  该公司自主研发大农智慧云平台,依靠网络通信、物联网、自动控制及软件技术,不仅能够对不同种植设施和果蔬种植品种营养液的EC值、溶氧量、PH值、温度及水量等要素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还可操纵大棚的遮阳网、通风系统、降温系统等设备和系统。

  近年来,张家港在园艺生产领域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滴灌、生产环境监控、温湿度调控等管理系统,建成10家园艺智能化管理基地。在畜禽养殖领域推广环境调控、定量饲喂、疫情监测、防疫标识等精准化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动物防疫检疫信息化管理,建成畜禽智能化管理基地4家。在水产养殖领域推广水体溶解氧智能控制、鱼类病害监测预警、养殖尾水监测和饵料自动精准投喂系统,建成水产智能化管理基地3家,其中工厂化智能水产养殖基地1家。

可持续发展

探索数字乡村建设三项机制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结合点,代表着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2020年12月,江苏省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随着江苏数字乡村建设日益深入,农村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城乡数字融合应用、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深层次问题将会逐步显露,需要提前谋划、统筹布局。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建议,全省各地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时,可借鉴张家港“一体化发展,数字化赋能”的经验做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农村数字资源共享机制、城乡数字融合发展机制、数字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数字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推动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探索农村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提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各地可以现有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为基础,以农村数字化应用需求为导向,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库和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同时,探索建立农村数字资源标准体系,编制农村数字资源目录,探索大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

二是探索城乡数字融合发展机制。

  县域处于统筹城乡和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可为城乡数字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支点。建议以县域为单位,将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以数据融合、平台融合、机制融合推动产业融合、空间融合、治理融合,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探索数字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方面,强化对科技及信息化人才下乡的支持政策,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信息技能的指导和培训,建设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举办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加强与农业院校沟通联系和联合办学力度,开展学历化、专业化、职业化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数字乡村“自我造血”能力。(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