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深化体医融合 哪些堵点待打通
时间:2022-01-11 00:07:10   来源:健康报   浏览量: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体质健康和运动健身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王世强 刘晴 李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老龄化持续加深、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积极探索体医融合,并在实践中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在探索过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亟待通过顶层设计加以解决。

体医融合的几种模式

  当前,我国多地积极探索体医融合的落地,并在实践中发展出几种体医融合模式。

  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该模式以社区体育俱乐部为组织单位,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医学检测、体质测试和运动健康指导。2017年,上海市开始在杨浦区试点该模式,项目成效显著,是我国最常见的体医融合模式。

  医院健康指导模式。这是一种由医生开具运动处方,锻炼指导师提供运动指导,患者在医院内进行练习的服务模式。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等医院,开始在医院内尝试体医融合干预项目。

  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以社区体质监测中心为实施主体,有效整合社区体育和医疗资源,以体质监测服务带动社区群众疾病预防和康复。该模式于2009年实施至今,在上海、深圳和浙江等地广泛开展,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政企合作社区体医融合模式。上海市静安区开设的社区体医融合中心,由政府提供场地,同时引进第三方企业提供服务。该中心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体育锻炼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等服务。目前上海已建成17家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

  运动处方门诊模式。在该模式下,由临床康复医生或运动医学专家开设个性化运动处方和训练计划,对亚健康或患病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服务。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成立的体育医院最早开设了运动处方门诊。

五方面问题待破解

  体制机制不完善。在我国行政体制中,体育和医疗处于长期分离的状态,具有明显的部门界限。条块式管理造成“体育管体”“医疗管医”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宏观层面上的组织体制缺失,使人才流通、资源配置等受阻,不利于体医融合发展。

  认识观念淡薄。一方面体现在我国老年人主动锻炼意识不足,“有病吃药打针”的传统意识牢固;另一方面则是对体医融合的理念认识不足,依然没有脱离“治已病”的固有藩篱,距离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有一定差距。

  专业人才缺乏。运动处方的制订和体育锻炼的指导均需由既“懂体”又“会医”的专业人员完成。但当前我国已有的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数量远远低于现实需要,尤其是运动康复师、物理治疗师等职业还未纳入正式的国家职业序列,加深了体医融合人才短缺的矛盾。

  规范标准缺失。目前,在我国体医融合实践过程中,还未就从业标准、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建设标准、技术及管理规范等方面形成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制约了体医融合实践的规模化发展。

  资源配置不均衡。无论何种体医融合模式,都需要医疗与体育的基础资源作为支撑。体医融合实践主要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开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源供给不充足、配置不均衡所造成的制约。一方面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另一方面,区域内体、医资源尚未有效整合,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找准融合发力点

  协同联动,推进机制融合。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从“体医结合”发展到“体医融合”的关键举措,是体医融合真正从理念走向实践的有力保障。2017年2月,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在京召开,体育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联动和协同渠道。至今,该联席会议已经召开了3次会议,有效地推动了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身的实施开展。未来,两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完善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包括联合调研机制、会商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省、市、县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在政府的协同下将财政部门纳入,为体医融合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

  宣传教育,推动理念融合。在体医融合教育和推广中,既要注重面向人民群众的宣教,提升群众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度,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又要推动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在政府部门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公共政策时,应将体医融合的健康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政策持续推动体医融合的实施落地。

  培养培训,推动人才融合。一方面,完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增设运动康复、运动与公共健康等交叉专业,形成充足的多学科跨专业服务团队。另一方面,加强体医融合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对现有的医疗和体育工作人员进行体医融合交叉培训,增加体医融合的人员力量。

  规范引导,实现标准融合。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体医融合的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包括服务机构人员配备要求、专业资质、场地环境、设备装备以及安全与应急要求(人员安全、场所安全)等标准。行业也应对服务项目,服务流程(运动前健康筛查、运动处方制订、健康教育、运动干预指导和运动处方指导等),服务质量等环节建立行业规范。

  优化配置,形成资源融合。优化体医融合资源配置,应建立体育和医疗的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将已有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各级政府也应进一步针对人群身心健康特点,建设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体医融合基础设施。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