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中医中国》带您走进中医科学——中医养生
时间:2022-01-04 15:35:56   来源:国医时代   浏览量:

中医的传承,

不只是技艺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

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 | 医道 | 药道 | 人文 | 视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一首《乌衣巷》,写尽沧海桑田般的世事变迁。

六朝繁华时光如流水逝去,高门大户王导谢安家族已经消失不见,只有蓬门陋户上燕子在出没筑巢,它们见证了金陵的兴衰变化。诗作传神的用了燕子这一形象,在感慨怀古的同时,更添了一分哲思,恰是这一分哲思,让全诗读来犹如饮茶,初觉甚浅,回味无穷。

庄子《养生主》有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其哲理暗合《乌衣巷》。蜡烛燃烧,不知道自己就要烧尽,火光却一直照亮别人。《养生主》是《南华经》关于摄生的名篇,一篇文章创造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薪火传承多个成语典故,重在阐述养生最高机要。战国初年,诸侯混战,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大乱世中,庄子用寓言故事提出以无厚入有间的思想,来说明保全自身的道理,后来这种哲学思想发展融入中医,发展了独特的中医养生学。

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认为用药如用兵。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道为佐,持盈保泰。是药三分毒,不论多好的药物,对人体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从茫茫的自然界,到人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里,有许多的规律,遵照规律,利用规律,以无厚入有间,就能达到常保健康不生病的目的,不必等到已经生病,再大动干戈治疗,最终结果多半不能如人意。

中医的这一医学思想是先进的,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规律,冬天易犯的病情在夏天抓紧调节,容易根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南方因湿热患病到干冷的北方调养,自然事半功倍;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健康的摄入营养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条件。

中医养生学,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健康规划与管理。即通过合理运动、营养饮食、经络刺激、药物调节、改良生活习惯、改变生活环境、调整心志情绪等手段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最终延年益寿的学问。简单比喻,人就像一台机器,如果使用没有节制又不注意保养维护,发生故障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如果能够利用内外各种条件,及时维修调整做好各种养护,不仅使用寿命长,也将会减少故障发生。

以前中医养生学,仅限于在富贾达商、仕宦贵族之间流传,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黎民百姓只要保证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饿死都是人人称颂的仁治,哪里顾得到节劳节食,颐养天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片祥和,物阜民丰,特别是村村通路交通大改善之后,配合网络销售,农村商贸活力空前。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部分人没有健康生活意识,不注重养生,染上了许多富贵型慢性病,不仅给个人带来无尽苦恼,也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负担。

八十年代陈可冀院士带领团队对我国现存清代宫廷医药档案开展研究,整理了《清宫医案研究》一书。有研究人员根据现实需要,从书中汲取营养,开发出一系列代茶饮剂,对一些常见症状调理效果显著。在这点上,桂龙药业也做出诸多积极的探索,既根植基石,又与时俱进,让清宫古方在新时代发出一种独特魅力。清代宫廷医药档案是清朝历代名医国手为帝后妃嫔、王侯公卿调理身体治病用药的辨治记录,如今这只燕子,也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